延安市宝塔区:“码”上行动 助力执法效能与营商环境双提升

来源:延安市宝塔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更新时间:2025/4/27      浏览:

为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桥沟中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践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用好自由裁量基准和包容免罚清单,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要求,通过“码”上行动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质效,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成为营商环境的“加分项”。

“码”上提示,注重事前预警。立足企业群众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打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一是制定城市管理“关键词”。将预防违法行为作为日常管理执法的首要任务,根据服务对象高频出现的违法行为,梳理归纳形成重点行业领域城市管理“十个提示”和“十个不准”,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学法、懂法、守法便利度。二是创新推出“城市管理提示码”。积极探索丰富智慧化执法方式,创新使用微信二维码,推出“城市管理提示码”,从多个维度积极宣传,实现“一次性普法告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对照城市管理规范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开展自查自纠。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分类监管。针对新开门店、临街门店、燃气用户、小区业主等重点市场主体,分类明确城市管理“十个提示”“十个不准”,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文明经营,引导企业群众树立规范意识,实现从被动管理向自觉守法的转变。推出文明执法行为“十不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扫码量已突破2000多次,辖区城市违法行为明显下降。

“码”上整治,坚持宽严相济。聚焦12类146项行政执法工作,坚持宽严相济,将文明规范的标尺贯穿案件办理每一个环节,实现执法力度与营商温度的双向提升。一是构建文明执法“五步工作法”。立足一线执法实践,构建“一提示、二教育、三管理、四规范、五处罚”的“五步工作法”,台阶式循序渐进:先以温馨提示筑牢守法防线,再以教育引导唤醒法治自觉,继而通过规范管理培育文明习惯,最终让执法处罚成为守护底线的必要手段。二是创新多元处罚模式。创新推出警告式、体验式、学法式等多元处罚模式,变“冰冷罚单”为“普法课堂”,引导执法对象在参与中知法、在理解中守法。三是搭建自查自纠便捷通道。探索智慧治理新形态,依托“码上执法”平台,搭建起自查自纠的便捷通道,商户和市民只需轻松扫码,即可实现经营行为“全流程自检”,实现城市管理从“刚性约束”到“柔性共治”的深度转型。截至目前,共规范店外经营210起,劝导流动商贩86次,规范广告牌65处,查处违法建设15起,处理噪音扰民40起,办理执法案件196件。

“码”上提升,彰显执法温度。坚持“教育引导为主、依法处罚为辅”,将柔性执法的温度、温情服务的力度、规范管理的精度融入执法全链条,让执法既有“安全底线”又留“发展空间”。一是建立“类案同罚”执法标准。严格贯彻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统一的执法标准丈量每一起案件,确保同类违法行为处罚尺度一致,实现“类案同罚”的公平正义。二是健全完善“柔性治理体系”。在法律框架与现实需求间找平衡,对首次违法且情节轻微的行为,以说服教育、劝导提示代替刚性处罚,让“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成为普法的生动课堂。通过约谈指导、行政建议等方式,帮助执法对象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合规”。三是执法行为全程戴上“电子眼”。依托执法记录仪实现全流程留痕、可回溯管理,坚决杜绝任性执法、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等不良现象,让每个执法环节都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检验。截至目前,已召开物业、餐饮企业、工程项目等专题工作会4次,进餐饮企业指导110家、进小区15个、进校园5个、进山体沟道2条,构建上下联动、共同参与、整体推进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打造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新局面。

城市管理是展示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宝塔区将继续以“城市管理提示码”为互动纽带,通过二维码的“小切口”,做好城市管理移动“大课堂”,将“严格执法”与“温情服务”有机结合,持续推动队伍建设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为民服务精准化,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守护城市秩序的同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的法治保障和发展环境,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院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