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时评|以干部教育之火 点燃营商环境之炬

来源:中国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业委员会      更新时间:2025/4/2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贵州考察时,特别就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新的要求: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

众所周知,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制作到现代社会的智能技术应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无论技术如何迭代,设备如何升级,人的智慧始终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当下经济发展的大棋局中,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地吸引投资、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一招。而在这一过程里,抓干部教育管理自然是重中之重,是关键因素。

市场主体的活力如同跃动的火苗,既需要政策东风的吹拂,更离不开干部队伍这捧薪柴的持续燃烧。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但一些地方仍存在政策执行走样、服务效能滞后等问题,暴露出部分干部队伍在服务意识、专业能力、法治思维等方面的短板。这些现象警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不能止步于政策创新,更需要通过干部教育管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去年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芜湖市一企业拿到《港口经营许可证》之后一年的时间里,各类执法检查就接待了200多次;“山东一市监局被指‘向涉传销企业索要2100万罚金’”;海南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违规收受宴请、礼品问题:山西省有的市县层层加码摊派经营主体增长任务,等等,无一不是干部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某地政务服务窗口曾出现"雷人语录":"材料不齐回去重做,这是我们的规定"。这种机械执行暴露的不仅是服务意识的缺失,更是权力本位思想的顽固残留。干部教育首先要破除这种"官老爷"心态,通过沉浸式教育让"店小二"精神入脑入心。浙江推行的"窗口无否决权"机制,要求工作人员不能说"不能办",只能说"怎么办",正是思想破冰的生动实践。

在长三角某开发区,干部入职第一课是到企业流水线跟班作业。这种换位体验让年轻干部切身感受到企业经营的痛点,培育出"用户思维"。当干部真正把市场主体视为服务对象而非管理对象时,"门难进、脸难看"的痼疾自然消解。

上海市推行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将企业评价直接与干部考核挂钩,倒逼服务能力提升。某区行政审批局根据差评数据分析,针对性开设"申报材料规范化""电子证照应用"等专题培训,半年内群众满意度提升25个百分点。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机制,实现了教育管理闭环运行。

监督考核机制也需进一步细化完善。除将营商环境指标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外,设立专门的营商环境监督热线,企业可随时对干部服务情况进行投诉反馈。成立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干部服务企业的工作进行暗访,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启动问责程序。对于在服务企业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还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

干部作为政策的执行者、服务企业的直接责任人,其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劣。只有通过持续加强干部教育管理,让干部从内心深处重视营商环境,掌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法和技能,才能真正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持久战,抓干部教育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各地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干部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锻造一支懂业务、善服务、敢担当的干部队伍,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至简)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53161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院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