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从光伏、动力电池等新兴行业,到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再到电商平台上的一家网店、线下的一家商超……众多行业和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陷入竞相降价恶性循环的“内卷”之中,“逐低”而非“竞高”。“内卷式”竞争成为诸多行业的现实困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内卷式”竞争是指同一领域内过度竞争、资源消耗大但效益提升有限的现象,可以说是低质量、同质化、无序低效且恶意的竞争。时下,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过程中,以及部分新兴行业的企业在战略布局和营销策略中存在着明显的“内卷式”竞争倾向,尽管投入不少资源、付出诸多努力,但最终产出却并未与之形成正比。
适度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标配”,但是“内卷式”竞争扭曲了市场秩序,是一种浮躁、短视、粗放的竞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商家不惜牺牲产品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一些企业盲目入局、跟风扩产,导致阶段性产能过剩和产业内卷,最后只能拼价格……市场需要竞争,但竞争走向盲目无序,就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对行业产业发展、经济活力和企业创新无益。
过度投入,低效回报,“内卷式”竞争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拦路虎”。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传达出中央对解决“内卷式”竞争问题的态度更明确、力度更深入、方法更多元。良性竞争行为、良好市场氛围,有利于企业创新进取、交流互鉴,实现要素优化配置、行业高质量发展。
整治“内卷式”竞争,更好维护市场秩序。要制定完善产业行业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遏制恶性竞争。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市场竞争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改革和完善企业考核指标体系,改变单纯以短期利润或市场占有率为主的考核办法,建立以经济效率、长期效益和社会价值相融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导企业持续高质量增长。企业及行业要摒弃低价竞争、同质竞争惯性,以创新产品质量服务,寻求差异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找到增长新路径。政府要倡导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引导市场主体树立正确的竞争观,摒弃单纯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是企业和行业的共同愿望。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构建良性竞争生态,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