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向好 一切才能向好

来源:营商中国      更新时间:2025/3/3      浏览:

上周,有关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步步深入、逐一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更广阔空间。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再进一步。2月24日,提请审议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营经济组织收取费用,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不得向民营经济组织摊派财物。河北新闻网评论称,违法收费、罚款、摊派,是对市场的伤害、对法治的背离、对发展的阻碍,加重企业负担,打击民营企业家积极性,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和营商环境整体质量,干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对这些行为说不,是对法治的弘扬、对市场的保护,彰显出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鲜明态度,传递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第一财经评论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名为“促进法”,实则也是一部“保障法”。法律针对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权益的保护条款越细致、越具有执行力,就越能体现立法初衷。上述新增规定不能仅仅看作是对既有法律规定的重复,更多应该看到其在专门立法中的强调意义。针对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的规定,专家建议,应当进一步明确违反此项规定的法律责任,对于不落实、执行不到位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变相罚款的行为进行追责。

加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2月24日,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1号机组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又添一例。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披露的信息,该机组同批次核准的五个核电项目都引入了民间资本,且民营企业参股比例首次提高到了10%。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透露,今年要继续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油气勘探开发、电力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促进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日报》评论称,开放能源领域,更加彰显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心,有助于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2月21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25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会。数据显示,去年10月该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各地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超过5000万户,授信超过10万亿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近7万亿元。《证券日报》发表文章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稳定、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为更好消除小微企业融资的隐性壁垒,建议各地进一步精准摸排各行业、各领域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等特殊企业,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扩大政府性担保覆盖面,探索“银行+保险+担保”风险共担模式,也能减轻银行放款顾虑。

开展专项服务行动帮扶中小企业。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服务行动将贯穿2025年全年,并于6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将从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等5个方面开展。今年的服务行动列出了具体的《服务行动清单》,共73项17个部门对口负责,每项都“责任到人”。人民网评论称,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能帮助它们更好地抵抗风雨,发展壮大。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要确保各类政策落地见效,提升中小企业获得感。对于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方面的帮扶,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完善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和反馈机制,形成“问题受理—办理—反馈—跟踪回访”工作闭环。

与此同时,河南、辽宁、安徽等多地密集召开民营经济现场会、座谈会,推出新举措,分析研判形势,协调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新华社发表文章称,在各地各部门的实践中,更多认识在深化:要完善市场规则并带头遵守规则,优化市场环境,使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和自我小循环,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生态向好,一切才能向好。《人民日报》评论称,创新发展是一场长跑,政府不能做袖手旁观的“局外人”,但也不能当越俎代庖的“操盘手”,必须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筑巢引凤、培育新苗,不仅需要发挥文化底蕴、生活宜居、城市气质等长处,更重要的是培厚营商环境、创业环境的地基。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53161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院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