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创新推出“一事、一码、一台、一厅”的“四个一”惠企服务体系,通过集成化改革、数字化赋能、精准化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政府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一事”集成,“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释放政务效能。山亭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突破口,围绕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的高频“一件事”,建立健全推进落实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从“单点突破”向“集成创新”转变。同时,通过整合跨部门、跨领域的审批事项,形成“一件事”服务清单,实现“一窗受理、多部门联办”,从而大幅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办事成本。2024年,全区梳理形成41项“一件事”服务清单,涵盖市政公用报装、建筑垃圾运输等领域,关联事项审批效率提升60%。2025年,将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等套餐,并通过“一窗受理、多部门联办”模式,实现企业开办“一照多址”、营业执照“无纸化”等便利化改革。例如,山城街道通过整合11个服务窗口,2024年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800余件次,帮办代办服务覆盖56名专员,提供“点单式”服务900余次,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门、一次办好”。
二、“一码”通联,“入企e码通”构建涉企监管新生态。山亭区依托“入企e码通”数字平台,推动涉企执法监管向规范化、透明化转型。平台通过“一企一码”模式,将执法检查流程数字化,企业可实时查询执法记录、反馈意见,监管部门则实现检查计划统筹、执法行为留痕,有效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提高了监管效率。此外,为提高企业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背对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监督效果,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通过数字化赋能,进一步压实执法责任、畅通企业反馈渠道,构建了更加透明、规范的涉企监管新生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5年2月,全区通过“入企e码通”累计开展涉企检查309次,扫码率100%,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一台”响应,“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畅通政企沟通。山亭区积极推广“枣解决·枣满意”线上诉求办理平台,构建“企业点单、政府接单、限时办结”的闭环机制。市场主体也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办理进度、进行满意度评价,有效促进了政务服务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倒逼政务服务环境的改善。线下通过建立“1名帮包干部+N名帮包专员”服务模式,覆盖全区4480家纳税主体,实现诉求“一键直达、全程跟踪”。2024年,平台累计受理涉企诉求464件,办结满意率达98.8%。针对高频问题,编制《山亭区惠企政策汇编2.0》,定向推送至企业。例如,2024年,通过开展全省首创型农业保险“板栗种植收入保险”工作,投保1.25万亩,获保险金52.5万元,受益农户1309户。
四、“一厅”服务,营商环境会客厅打造全链条服务矩阵。山亭区紧扣市场主体发展需求,创新打造集“政企对接、资源整合、智慧服务”于一体的营商环境会客厅,实现从“线下实体”向“智慧云端”升级,可为企业提供从招商洽谈、项目审批到投产运营的全周期服务。下一步,将持续丰富投资会客厅服务内容,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咨询和指导,将“客厅式”服务升级为“智慧客厅”,拓展“云指导”“云帮办”等在线服务场景,依托虚拟现实、远程交互等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零距离、全天候”的在线支持。同时,进一步深化“项目管家”机制,探索“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简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等复杂事项程序,显著提升企业办事体验。
通过“四个一”体系协同发力,山亭区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市场活力持续迸发。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7.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6个,实现重大项目新突破。未来,山亭区将进一步拓展“四个一”服务场景,深化信用监管、数字政务等改革,力争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营商环境创新标杆。同时,以“四个一”体系作为有力支撑,推动营商环境升级,激发市场主体动能,提升政务治理水平,以此为“工业倍增、产业突破”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